关于“你是什么时候成为女人的”这个问题,我的朋友们回答千奇百怪。
有人说是从工作养自己开始;
有人说是从喜欢上一个男孩子开始;
只有一个回答令我记忆犹新:初潮。
的确,初潮是女孩们真正意义上的变成女人,是生理与心理上双重的成长。
从妈妈递给我们那一包生理巾开始,我们的人生开始有了仪式感。
我们开始懂得计算生理周期,熟记每个月的小日子,开始自己准备生理巾、红糖水、暖宝宝,开始注意在那几天换上保暖的长裤,知道在体育课上不能剧烈运动。
从那一天开始,我们开始学习“如何爱自己”。
《阿果》丨属于全族人的神圣仪式
今年,谭维维发布了新专辑《3811》,先导EP《姐码3811》中的单曲《阿果》为我们记录了一次诗意且神圣的彝族少女成人礼。
年幼的彝族女孩多数穿白裙,在成年后要换成黑红黄三色长裙。
因此少女的成人礼被称为“沙啦洛”,“沙啦”就是“童年的裙子”的意思,所以这种成人礼又被称为“换童裙”。
在女孩初潮来临后的某一天里,阿莫会为少女换上崭新的成人裙子,阿达阿喔会把她背到身上,在一棵树边绕三圈,意喻“把她嫁给一棵树”。
从这一天开始,女孩的无忧年岁正式结束,她可以开始谈婚论嫁,拥有新的人生旅途。
在创作这首歌之前,谭维维去到凉山采风,在当地的一场民俗活动中,她亲历了一位名为阿果的女孩换童裙的全过程。
回来后,这场仪式让她久久不能忘怀,在创作《阿果》时,她总是会想起那个女孩的眼神。
尝试回忆自己的人生时刻,你可以想象出那个眼神里有忐忑、期待也一定会有从容。
初潮是自然准备给女孩的礼物,从不会和我们约好时间。
人生中也会有很多这种预期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,比如恋爱分手、背锅升职、父母老去。
这些人生中的必然时刻,或开心或难过,我们总是要坦然迎接的。
在未知时刻到来时,这种坦然从容就是女人的勇敢。
《阿果》丨为什么要嫁给一棵树
《阿果》有一句让很多人都纳闷的歌词,为什么女孩要嫁给一棵树?
阿达愿她 嫁给一棵树 枝繁叶茂 将一生守护
阿喔愿她 嫁给山涧的湖 平静 多好的归宿
了解过彝族文化的朋友应该知道,彝族的宗教文化根深蒂固,他们信奉万物有灵,认定人与自然有着不一般的关系。
在彝族古籍《勒俄特依》里提到,诸神在造物之后再造人,泡桐树霉烂三年后化为雾,雾升空后落红雪,雪中生出雪子十二支,其中就包括植物、动物和人。
因此,许多村寨里都有一颗神树,村民们拜祭、许愿,期望神树的庇护。
同样,湖对彝族村寨的意义也非常不同。
古人不善治水,旱涝均是无法预期的灾害。
因此,临湖而居的村民便认定湖中有神明。
加上靠水吃水的习惯,他们认定这是神明赏饭,因此,彝族人民对湖也有一种非凡的敬畏之心。
他们将女儿嫁给一棵树、一片湖,不止是民族的图腾信仰,更是希望借神树的神力护佑女儿一生。
在这种仪式感里,寄托了彝族父母对儿女的浓厚祝福。
父母子女之间的缘分,像是上辈子就约定好了一样,来生做你的女儿,让你疼她爱她守护她成长,到了她长大成人的那一刻,还想把全部的祝福都塞到她手上。
阿达送她 沉甸甸稻谷
阿莫送她 泪水染的布
谁在原处 迎着火把跳舞
不论是哪个民族,所有女孩的父母都希望女儿能够拥有安稳的生活,不愁温饱,岁月静好,有朝一日嫁得良人,举案齐眉,温柔以待。
《阿果》丨为什么想嫁给日出
虽然父母希望阿果嫁给一棵树,但阿果却不这样想,她不肯停下脚步,一心只想嫁给日出。
旧时的彝族婚嫁文化很特别,引发过不少争议。
这是一个相对闭塞的民族,旧时严格施行民族内婚制度,即使是凉山边缘常与其他民族接触的地区也一样。
这种破落的制度,以及彝族的“俄撒哲”和“转房”曾被不少人质疑过。
不过,如今的彝族已经和我们一样推行自由恋爱了。
在《阿果》的背后,我们看到了新旧更替的影子。
从父母建议女儿嫁给树和湖,到女儿执意嫁给日出,让我们看到了选择权的更迭。
曾经彝族女儿要被父母包办婚姻,如今的她们拥有了选择嫁给谁的权利,可以和任何人恋爱,也可以嫁给任何人,也可以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,这是一种女性自由。
最近两年常有很多犀利的问题被热议,比如冠父姓还是母姓、单身是否被允许冻卵......些问题归根究底都是一种东西:我们向往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。
不论我们是否选择生育,不论我们的孩子跟谁姓,不论我们是在职场打拼还是回归家庭,我们都拥有选择权,是与否就捏在自己的手里。
从成人礼那一刻开始,我们正式拥有独立的人格,就已经做好了为选择负责的准备。
女性自主意识正像《阿果》中的日出一样在觉醒,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事。
从容且不迫、无畏也勇敢、轻柔并坚韧,就是新时代女性该有的信念。
追求爱与自由,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,我们永远捍卫自己的权利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